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生活 > 正文

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和路线(张骞的历史事迹有哪些)

  • 生活
  • 2022-05-04 14:41:12
  • 234

汉武帝征战匈奴,除了有卫青和霍去病这样能和匈奴硬碰硬的大将军之外,还制定了通过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抵抗匈奴的战略方针,汉武帝从匈奴俘虏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和匈奴有世仇,但苦于无人相助,汉武帝就决定先欲联合大月氏,夹攻匈奴,“断匈右臂”。

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

公元前139年,汉武帝刚即位的第二年,就派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,由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,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。河西走廊这一地区自从大月氏人西迁后,已经完全被匈奴控制。正当张骞一行人匆匆穿过河西走廊的时候,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,将张骞他们全部被抓获。并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。

当时的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想要出使大月氏后,对张骞说:站在匈奴人的立场,无论如何也不允许汉使通过匈奴人地区,去出使大月氏。就像汉朝不会让匈奴使者穿过汉区,到南方的越国去一样。张骞一行人被扣留软禁起来。

匈奴单于想要拉拢张骞,打消他出使大月氏的念头,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,但都被张骞拒绝。张骞誓要“不辱君命”、“持汉节不失”,他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,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大月氏的意志和决心,在匈奴一直被软禁了十年之久。

公元前129年,匈奴的监视渐渐有所松懈,张骞趁匈奴人不备带领随从,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。但在留居匈奴期间,西域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。大月氏的敌国乌孙,在匈奴的支持和唆使下攻打大月氏,大月氏人被迫从伊犁河流域向西迁徙,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,征服了大夏,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。张骞大概了解到这一情况,向西南行进,沿塔里木河西行,翻越葱岭,直达大宛。

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。戈壁滩上,飞沙走石,热浪滚滚;葱岭高如屋脊,冰雪皑皑,寒风刺骨。沿途人烟稀少,水源奇缺。加上匆匆出逃,物资准备不足。张骞一行人,风餐露宿,非常艰辛。干粮吃光了,就靠射杀禽兽充饥。随从有的因饥渴死在途中,有的葬身黄沙、冰窟,献出了生命。

张骞到大宛后,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大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,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,并表示今后如果能返回汉朝,一定奏明皇帝,重重酬谢。大宛王早就听闻东方汉朝的富庶,很想和汉朝通使往来,但苦于匈奴的阻碍,没能实现。汉使的意外到来,让他非常高兴。于是答应了张骞的要求,热情款待后,派了向导和译员,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,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,康居王又派人将他们送到大月氏。

让张骞没有想到的是,这时的大月氏,由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,物产丰富,并且距离匈奴和乌孙都很远,外敌的危险已大大减少,改变了态度。张骞向他们提出联合的建议时,他们已经不想向匈奴复仇了。加上汉朝距离大月氏又太远,如果联合攻击匈奴,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。张骞等人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,始终没能说服大月氏和汉朝联盟夹击匈奴。在此期间,张骞曾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,在今天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。公元前128年动身回国。

途中,张骞为避开匈奴势力,改变了行军路线。计划走塔里木盆地南部,昆仑山北麓的“南道”,通过青海羌人地区然后返回汉朝境内。但出乎意料的是羌人也已经沦为了匈奴的附庸国,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,又扣留了一年多。

公元前126年年初,匈奴为了争夺王位发生内乱,张骞趁机和堂邑父逃回长安。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,从汉武帝二年出发,共经历了十三年。出发时是一百多人,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两人。

张骞这次远征,虽然没能达到和大月氏建立联盟,夹攻匈奴的目的,但产生的实际影响是巨大的。秦始皇北拒戎狄,修筑长城,最西边的边界不过在临洮。而玉门关之外,广阔的西域,还是中国政治文化势力无法企及的范围。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,让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以西。自此,不仅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,中国和中亚、西亚,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密切起来,张骞真正意义上为汉朝开通了大道。

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,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,授堂邑父为“奉使君”,表彰他们的功绩

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

公元前119年,匈奴人失去了河西走廊,向西北退去,想依靠西域诸国的人力、物力,与西汉对抗。汉武帝再任张骞为中郎将,率领300多随行人员,携带大量金银财宝,牛羊万头,第二次出使西域。这次的目的,一方面是联合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,断匈奴右臂;另一方面是宣扬国威,劝说西域诸国和汉朝联合,成为汉王朝的外臣。张骞到达乌孙的时候,正赶上乌孙内乱,没有达到劝说乌孙东归的目的。不过,张骞的副使们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、康居、大月氏、大夏等国,扩大了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,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。张骞一行人带着乌孙国的使者数十人,在公元前115年返回长安。

张骞两次出使西域,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。此后,汉朝和西域各国经常互派使者,多的时候数百人,少的时候百余人。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,但是,处于西域东端的楼兰、姑师两国仍在匈奴的控制下,他们在匈奴受到挑唆,经常出兵追杀汉朝的使者,劫掠商贩的财物,成为汉通往西域的严重威胁。为了保护西域通道,汉将赵破奴、王恢率领700轻骑突袭楼兰,赵破奴又率军数万击破姑师国,并在酒泉到玉门关一线设立亭障,作为供应粮草的驿站和防御的哨所。

随张骞到长安的乌孙使者回到乌苏国,报告了汉王朝的强盛,增强了乌孙王昆莫对汉王朝的信任。他再次派使者到长安,请求与汉朝和亲。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之女作为公主嫁给昆莫,随行宦官侍御数百人。公主死后,汉王朝又将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。这两次和亲,对于巩固汉朝与乌孙的友好关系,让乌孙成为汉在西方牵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,以及发展双方经济、文化交流等,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汉武帝和张骞的成功谋略为中国赢得了贸易、建设和统一的保障,对东西方历史都具有深远的意义。公元前105年,汉朝使者沿着张骞的足迹,来到了今天的伊朗境内,并拜见了安息国国王。汉朝使臣在献上了了华丽光洁的丝绸,安息国王非常高兴,用鸵鸟蛋和一个魔术表演团回赠汉武帝,这标志着连接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的“丝绸之路”正式建立。在之后的岁月中,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,张骞的名字都被人们所牢记。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,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,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。

由于张骞等人的沟通,此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。天马、汗血马等良种马传入中原;葡萄、核桃、石榴、胡萝卜等也传入内地,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。汉族的铸铁、开渠、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、金属工具等,传到了西域,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。

张骞不畏艰险,两次出使西域,建立了中国同西亚及欧洲的通商关系,中国的丝织品,从长安往西,经河西走廊,运到安息,今天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,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,就是罗马帝国,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“丝绸之路”。张骞更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、探险家,是“丝绸之路的开拓者”、“东方的哥伦布”,

自从卫青和霍去病相继离世,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,汉武帝手下就很少有将领能够再次上演前者的辉煌,

最新文章